医院新闻 当前位置 : 首页 > 院务公开 > 医院新闻
无痕修心新突破:双"小洞"一次补好,儿童心脏双缺损可降解封堵手术实录
来源 : 深圳市儿童医院福田院区 作者 : 欧振恒 供稿科室 : 心血管内科 发布时间 : 2025-08-29 17:14:12

  在深圳市儿童医院心血管内科的一场特殊手术中,医疗团队创新运用两枚"会消失的创可贴",成功为一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两处缺损实施了精准修补。这场突破性手术不仅避免了传统金属封堵器可能带来的终生异物留存问题,更以"无痕化"治疗理念,为儿童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诊疗开辟了全新纪元。这也是广东省内首例儿童心脏双缺损采用可降解封堵器的手术实践。

  一、心脏上的"小破洞"

  室间隔缺损(VSD)和房间隔缺损(ASD)是儿童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就像心脏房间隔墙上出现了不该有的"破洞"。患者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但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可能会出现一系列症状,儿童期可出现活动后气急、易疲劳、生长发育迟缓以及反复呼吸道感染等;到成年后有可能会感到胸闷、心悸、乏力和头晕,甚至出现不明原因的偏头痛或中风。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引发心力衰竭、肺动脉高压、生长发育迟缓、反复感染、脑损伤、血栓形成等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

  1、室间隔缺损

  室间隔缺损是是指左心室与右心室之间的间隔存在异常通道,约占先心病的20%-30%。心脏收缩时部分血液会通过缺损形成左向右分流,导致肺循环血量增加,可能引发肺动脉高压、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


图1:室间隔缺损(图片来源于网络)


  2、房间隔缺损

  房间隔缺损是指左心房与右心房之间的间隔缺损,约占全部先心病的10%-15%。患者因右心容量负荷过重,可能出现心脏扩大、心律失常,未经治疗者成年后肺动脉高压发生率高达15%。


图2:房间隔缺损(图片来源于网络)


  二、手术现场解密:毫米级的生命艺术

  生物可降解封堵器的植入手术全程微创,无需开胸,仅通过血管穿刺即可完成,患者术后恢复时间大大缩短,能够更快地回归正常生活。

  1、经皮介入治疗是一种微创的治疗方法,相比于外科手术,其优势显著:

  ①创伤小:不需要开胸,只需要一个针尖大小的伤口。

  ②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恢复速度快,甚至可以做日间手术。

  ③效果好:直接在心脏内部修补,效果显著。

  ④安全性高:减少了麻醉和手术的风险。

  2、关键步骤像"拆盲盒"?不,是"精准导航"!

  ①定位:通过超声和造影的"双镜头",医生像看3D地图一样,看清了心脏里两个"小洞"的位置、大小,连边缘的血管都标得清清楚楚;

  ②导航:一根比头发丝粗不了多少的导管,载着两个可降解封堵器,顺着血管"爬"到心脏;

  ③封堵:到达"小洞"位置后,封堵器像绽放的小伞,成功固定,超声屏幕上立刻显示出"无残余分流"的提示;

  ④固定:确认封堵器稳稳贴住"小洞",医生最终将封堵器锁定,随后轻轻撤出导管,手术结束——整个过程仅需1小时!


图3:心血管内科手术团队正在为患者进行手术


图4: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操作示意图(图片来源于网络)


  三、介入无痕——"可降解封堵器"从实验室走入大众视野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生物可降解封堵器系统成功研发,并上市进入临床实践,这标志着先天性心脏病治疗领域迎来了一次重大技术突破。可降解封堵器采用先进的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制成,这种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植入人体后,封堵器能够即刻发挥封堵作用,有效阻断异常血流,为患者迅速缓解症状。更为关键的是,它能够诱导自体组织再生修复,随着组织的逐渐修复,封堵器在一年内会逐渐降解吸收,最终实现“植入无残留”。这一特性彻底解决了金属封堵器终身留于体内可能带来的并发症风险,为患者带来了长远期的健康获益和生命质量的显著提升。


图5:A:传统金属室间隔缺损封堵器;B:生物可降解室间隔缺损封堵器


  可降解封堵器的临床应用,不仅标志着我国小儿心血管疾病治疗技术跻身全球前沿,更以"介入无植入,植入无残留"的创新理念,为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筑起生命的绿色屏障。从实验室到手术台,从科研论文到病床边的生命奇迹,这项中国原创技术正以每年救治超千例患儿的速度,书写着先天性心脏病治疗的"中国方案"。希望每个孩子都拥有一颗"无痕心",让生命之花无需负重绽放。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