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来到了深圳市儿童医院消化内科,这里有一位孩子们亲切称为“方言故事阿姨”的护士——韦曼曼。她用十五年的坚守,将专业护理与人文关怀巧妙融合,编织出一幅幅温暖的护患画卷,温柔地托起一个个稚嫩的生命。同时,以创新的方式推动护理科普工作,让爱与知识同行。
方言儿歌与叙事护理——温暖,是她的第一处方
走进消化内科病房,时常能听到一阵阵方言版本的歌声,亲切又那么熟悉:“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
她喜欢用多种方言与小朋友们进行沟通,只为在孩子们最害怕的时刻,用熟悉的声音抚平他们的恐惧。“孩子的世界很单纯,陌生的环境和即将进行的护理操作会让他们感到不安,来自父母家乡的声音结合音乐或许更能抚慰他们那颗惶恐不安的心,也能让我更迅速与他们建立情感连接,让治疗过程变得更加温馨。”
除了方言儿歌,她每天巡视的病房里,走廊上,总是能听到对家属及孩子们进行“灵魂三连问”:“今天大宝感觉怎么样?吃得好不好啊?有没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这看似简单的问候,实则是她践行“叙事护理”理念的体现。
曾在北京大学接受过高级叙事护理培训的韦曼曼,将“叙事”的理念深植于心,她深信真正的疗愈始于倾听与共情。“每一次与患儿和家长的沟通,都不仅是信息收集,更是一次心灵的对话。”她分享了一个来自消化内科的案例——一位因慢性腹痛反复住院的7岁女孩悠悠。悠悠对即将到来的胃镜检查充满恐惧,并将自己的腹痛描述为“肚子里的小恶魔在打架”,情绪十分低落。面对这一情况,她运用叙事护理技术,为悠悠展开了个性化的心理干预。首先,是“外化”——将问题与人分离。 她没有直接安慰悠悠“不要怕”,而是巧妙地顺着孩子的比喻问道:“这个小恶魔是什么颜色的?它什么时候最调皮,什么时候又会睡觉呢?”这个问题让悠悠愣住了,她开始认真地描述那个“红色的小恶魔”。这番对话成功地将“慢性腹痛”这个诊断,外化成一个可以对话,甚至可以管理的对象。悠悠终于明白,需要解决的是这个“小恶魔”,而不是她自己“不听话的肚子”。
随后,进入“解构与重写”阶段——探寻例外,重塑故事。 她引导她寻找故事里的“例外时刻”,问道:“这个小恶魔有没有被打败过?哪怕只有一小会儿?”悠悠想了想,说:“我喝温水、轻轻揉肚子的时候,它好像会安静一点。”她立刻抓住这个“独特的结果”,赞扬道:“你发现了战胜小恶魔的秘密武器!你就是守护自己肚子的小勇士!”借此,她们共同将可怕的胃镜检查,重新诠释为“一次深入洞穴的探险”,而胃镜则成了能看清小恶魔真面目的“魔法镜子”。最终,通过“见证与落实”来巩固新身份。 检查当天,她以“探险队友”的身份陪同悠悠。在整个过程中,悠悠表现出了惊人的勇气。检查结束后,她甚至对妈妈说:“我看到那个小恶魔了,它其实没那么可怕。”在她和悠悠父母的共同见证下,她从一个被恐惧支配的小病人,成长为一位勇敢的小勇士。此后,她更积极地配合治疗,因为她坚信自己就是那个能够管理“小恶魔”的英雄。她总结道:“我尝试从他们的叙述中捕捉关键信息,用孩子们能理解的语言和故事,将冰冷的医疗器械和检查,转化为一场他们能够理解并参与的冒险。这就是叙事的力量,它让治疗成为一段有温度的、共同奔赴的旅程。”这种人文关怀不仅赢得了孩子们的喜爱,也深深打动了家长们。锦旗、掌声、感谢信甚至悄悄送来的鲜花……,那都是对她工作无声却有力的褒奖。也正是这些褒奖让她相信,充满欢笑的病房本身就有治愈的力量,同时也能增强患者家庭对科室的归属感与满意度。
平日在科室,她也积极参与科室的人文举措,为小患者举办生日会、组织六一儿童节趣味活动……
创新火花与科普情怀——让护理走向更广阔天地
如果说温暖是护理工作的底色,那如何把这份底色医院延伸到家庭、延伸到社会中去,她的头脑从未停止思考。
她深知,预防胜于治疗,尤其是对于儿童消化道异物的预防。韦曼曼长期的一线工作让她对护理工具和流程有着深刻的洞察。她构想中的“润滑触感手套”旨在提升护士触诊的敏感性;“留置针固定装置”可以更好地保护好患儿们的通路,减少穿刺次数;而“PICC自动测量尺”则追求更高的操作精准度。这些闪烁着创新火花的构想,源于她对工作的极致热爱与对效率的不懈追求。
她的创新精神同样体现在健康科普上。为了让预防消化道异物的知识深入人心,她与同事们脑洞大开,创作了《胶囊宝宝侦察记》《华妃惊变,消化道异物揭秘记》等科普视频,以幽默诙谐的“华妃娘娘”形象拍摄短视频,生动演绎误吞纽扣电池、巴克球等异物的巨大危害。“科普不能板着脸,要用孩子和家长喜欢的方式,让他们在笑声中记住教训。”她的科普作品聚焦儿童安全,反复呼吁家长加强对小饰品的监管,体现了护理工作从院内治疗向院前预防的延伸。
结语:平凡岗位上的不凡之光
从踏入深圳市儿童医院起,韦曼曼的青春就与这里紧紧相连。十五年过去,她从青涩少女成长为科室的中流砥柱。
如今,身为母亲的她更懂得平衡的智慧,将责任与爱的种子播撒进儿子心中。
她的故事里写满了由温暖瞬间、精准判断和默默坚守编织而成的职业篇章。
她是用方言儿歌安抚心灵的“孩子王”,是危难时刻从容不迫的“抢救先锋”,也是点亮年轻护士前方道路的“引路人”,也是努力平衡事业与家庭的“平凡母亲”。
她的光芒,源自每一个需要她的角落,藏在这日复一日的温柔与坚韧之中。